近年来,随着群众、企业需求的增多,青岛西海岸新区社保中心的业务量也随之增加。为进一步完善服务制度、创新服务模式,提高社保综合服务能力,青岛西海岸新区人社局社保中心聚焦重点工作,突破难点工作,升级改造业务大厅,创新窗口服务模式,多措并举打造“阳光社保 温情服务”工作品牌,优化群众咨询服务,主动下沉镇街,不断提升业务水平和服务效能,有效推动新区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。
(资料图片)
聚焦便民提速,增设暖心服务
在区社保中心新开设的“社保暖心之家”,老花镜、放大镜、轮椅、口罩等暖心物品一应俱全,供有需要的人群取用;“助老爱老暖心服务”“急难愁盼帮办代办”等暖心举措充分实现“行动落地”“政策上墙”;设立“群众、企业‘办不成事’反映受理核查办理登记表台账”,让“办不成事”专柜成为解决企业群众需求的“万能钥匙”,真正做到“暖心驿站暖人心,服务群众零距离”。
导服台前,工作人员正在热情引导办事群众进行抽号。为细化窗口服务,提升群众办事体验,导服台抽号设置增加了“小件速办业务”,确保办理简单业务的群众即办即离,实现窗口日均办理业务百余件次。此外,大厅还优化设置了“潮汐窗口”,根据大厅排队等候情况进行潮汐开启,分流疏堵,减少群众排队时间;分设“收件、出件窗口”,针对退休审批等出件时间长的业务,群众在收件窗口提交业务后,到出件窗口等待出件,收件窗口可以继续受理新的业务,无法当天办理完毕的业务,及时通知当事人出件时间;单设“补充工伤保险受理窗口”,为企业参加补充工伤保险开辟绿色通道,设立“新开办企业(重点企业)服务专区”,提供批量社保专项服务。通过一系列调整服务模式、优化业务流程的举措,区社保中心服务大厅每天的服务能力从200余人次上升至400余人次,实现了效率翻倍。
聚焦网办帮办,推进数字化转型
“不见面、零跑腿、网上办、高质效”,这是区人社局社保中心开创的数字化转型服务网办新模式,也是全省首个社保领域“云社保”——一站式政企即时沟通网办平台的服务理念。平台为参保企业和群众提供“提、帮、询、答、协”五大云端创新服务举措,企业和个人通过“钉钉”“微信”云社保即可实现业务网上咨询和网上办理,接收最新的政策通知、最新的办理地点及提出合理意见。同步设立23个镇街企业交流群、一对一行业群,大厅业务骨干进驻群内,围绕咨询群体关注的社保政策和热点问题进行答疑解惑,帮办代办,真正做到“让数据多跑路,让群众少跑腿”。仅3月15日至4月15日一个月的时间,完成云接待社保咨询4748人次,回复消息总数6831条。
“7×24小时全天候服务”“录入高频业务政策知识点330余条”……为解决社保中心电话咨询与人力资源不匹配的矛盾,区社保中心自3月底试运行“AI社保”智能语音系统,以智能化方式为咨询群体提供电话咨询解答,畅通咨询渠道,进一步提升社保综合服务水平。目前系统已收集留言问题132个,并全部反馈答复完毕,同时转交业务科室,及时跟进回访办理工作。
聚焦基层经办,实现上下协同
4月份,区人社局社保中心的社保政策“进镇街”宣讲培训活动已经排了十几场。为进一步加深企业对社会保险政策的了解,提升镇街社保经办水平,社保中心主动对接、提前摸排各镇街实际需求,组织业务骨干成立社保政策宣讲团,重点围绕社会保险费缓缴、个人养老金制度、工伤补充保险、基层社保业务经办等方面开展现场详细讲解,并与参训人员现场互动、答疑解惑。
区社保中心通过推进政策下沉式服务,精准指导企业及个人进行业务办理,实现上下协同联动,同时鼓励企业积极通过“云社保”平台办理业务,从线下走向线上;手把手教会网上办理流程,有效提高各镇街辖区内相关企业负责人、人社专员、部分居民的经办业务水平和操作能力,截至目前,已对胶南、灵山卫等4个镇街进行了宣讲培训,受训企业100余家,400余人次。
下一步,区人社局社保中心将以简单业务自助化、疑难业务集中化、日常业务便捷化为工作原则,进一步优化完善经办工作,大力推进社保服务下沉,让办事群体少跑腿、就近办,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更加优质、高效、便捷的社保综合服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