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大家都在讨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意思_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相关的事情,对此小编也是非常的感应兴趣,那么这件事具体又是怎么回事呢?下面就是小编搜索到的关于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意思_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事件的相关信息,我们一起来看看吧!
1、正确的是:民惟邦本,本固邦宁。
【资料图】
2、释义:只有以百姓为国家的根本,根本稳固了,国家就安宁了,出自《尚书·五子之歌》。
3、典出:《尚书·五子之歌》原文:皇祖有训,民可近不可下,民惟邦本,本固邦宁。
4、释义:祖先早就传下训诫,人民是用来亲近的,不能轻视与低看;人民才是国家的根基,根基牢固,国家才能安定。
5、惟:唯独,只有;邦:国。
6、本:根本。
7、扩展资料“民惟邦本,本固邦宁”一语,出自《尚书·五子之歌》。
8、这篇歌词是大禹的五位孙子在被放逐途中回忆皇祖训诫、抒发怨愤之情的文章,文章首句就说:“皇祖有训,民可近,不可下。
9、民惟邦本,本固邦宁。
10、”意思是,祖父(大禹)曾经训示我们说:人民可以亲近,不可以轻贱失礼。
11、人民是国家的根基,人民安定了,君位就稳固了,天下也就太平了。
12、虽说此训不一定都是夏禹原话,但这的确反映了中国最早的民本思想。
13、中国的民本思想源远流长,但在不同历史时期,其性质有所不同,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型:第一类,在夏商周三代时期,基本上是“天命”论笼罩下的民本思想,属于“天命顺民命”的类型。
14、夏商周的统治者认为,君权是天命赋予的,但天命是顺从民意的,如果统治者不体恤民力,不修德政,天命就会根据民心所向转移到新君那里。
15、如《尚书》之《五子之歌》《汤誓》《泰誓》三篇文章,就代表了夏禹、商汤、周武三王的民本思想。
16、商汤在讨伐夏桀之罪的《汤誓》中说:“有夏多罪,天命殛之。
17、今尔有众,汝曰:‘我后不恤我众,舍我穑事,而割正夏。
18、’予惟闻汝众言夏氏有罪,予畏上帝,不敢不正。
19、”周武王在讨伐商纣王的《泰誓》中说:“天视自我民视,天听自我民听,百姓有过,在予一人。
20、今朕必往。
21、”正因为统治者明白天命顺民命的道理,所以统治者产生了以德配天的思想。
22、尤其是“小国周”统治者从“大国商”的灭亡中总结了历史教训,进一步发展了夏商时期的民本思想。
23、如《尚书·周书·蔡仲之命》就说:“皇天无亲,惟德是辅。
24、民心无常,惟惠之怀。
25、”天命是不分亲疏的,他只辅佑有德之君。
26、民心也无常主,他只归附于爱己之君。
27、这也成为后世儒家的“民本”思想来源。
28、宋·陆九渊《与陈悴书》:“民惟邦本,诚有忧国之心,肯日蹙其心而不之恤哉?”清·西周生《醒世姻缘传》一七:“民惟邦本,本固邦宁。
29、矧邦畿千里之内,拥黄图而借玉食,惟民是藉。
30、”清·赵贞怀《天雨花》八:“好个当朝宰相臣,常言‘民乃邦之本,本固邦宁’,汝可闻?”清·郑观应《盛世危言》五:“民惟邦本,国家之度用,将吏之俸禄,军中之粮饷,皆出于民。
31、参考资料:光明日报-民惟邦本,本固邦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