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资料图片)
前几天看到一则新闻,让人一阵心疼。
浙江一家4人,接连确诊癌症。
其中,54岁的汪女士,三年内两次确诊胃癌早期,好在发现得及时,前不久刚刚完成手术。
更早的时候,汪女士的姐姐也曾被查出胃癌早期,舅舅也于去年确诊为胃癌进展期。
而再往前追溯20年,这两姐妹的阿姨也被查出胃癌,大部分胃被切除。
整个家族仿佛被施了魔咒一样,一个接一个与恶性肿瘤搭上了边。
虽然据医生解释:
胃癌具有家族性,如果家族中有人患上胃癌,其他家族成员发病率也将高于普通人群2-4倍。
但当胃癌、晚期这几个词交织在一起时,还是让人一阵后怕。
因为在我们身边,有胃病隐患的人,可谓相当多了。
有数据显示:
在我国,胃病患者达到1.2亿,消化性溃疡发病率有10%,慢性胃炎发病率为30%。
是当之无愧的“胃病大国”。
问一问身边的人,十个里面有八九个都说自己的胃不好。
豆瓣“胃病患者抱团取暖”小组里,
有人年纪轻轻,却被胃病困扰了小半辈子:
早上一睁眼,胃是空的,想吐。
吃过早餐,包子不好消化,想吐。
午餐前终于正常了,吃过菜和米饭,好胀,想吐。
晚饭,没有任何食欲,一喝水就胀到不行。
但是又会饿,饿了吃一些东西,晚上跑步的时候,天哪,又想吐。
坚持下来,洗漱睡觉。又是第二天。
有人因此休学在家,有人甚至辞去了工作:
五次常规胃镜亲历者在此沉痛表示,
管子插下去的那一刻,泪水无法自持……
不夸张的说,当时想到了,我才20多岁,
要是死在出租屋里,是我家里先发现还是公司先发现,
后来就是无休止的去医院,喝了好久的中药还是调节不好。
只能辞职在家了。
以前总以为,胃病是老年人的专属。
可如今,越来越多青年或中年的胃,已经撑不住了。
很多人一听到胃病,以为就是单一的“一种疾病”。
其实不是。
胃病,指的是发生于胃部的器质性或功能性疾病。
急性胃炎、慢性胃炎、消化性溃疡、胃食管反流、胃的良恶性肿瘤、功能性消化不良等等,都是属于胃病的一种。
这当中,很多都是我们自己一步一步“作”出来的:
早上起晚了来不及吃早饭,晚上睡觉前不点个外卖就难受;
工作忙得顾不上吃饭,每天点个外卖随便凑合一下;
一到周末放松下来,就和朋友出去放肆大吃大喝;
烧烤、火锅、冰淇淋,什么好吃就吃什么;
辣的、烫的、冰的一股劲往嘴里塞;
能喝饮料绝不喝水,长期抽烟酗酒。
理由也很充分:
生活都这么苦了。
连慰藉一下自己的胃的权利都没有,是不是太惨了点?
等到最后,嘴巴过瘾了,心里也畅快了。
可胃却撑不住了。
反反复复的胃疼、胃胀、消化不良、食欲不振和反酸。
那怎么办呢?
“小问题,买点药抗一下。”
“饿两顿就好了。”
“喝个粥养一下就行。”
真的是这样吗?
饮食不规律、暴饮暴食,会对胃不好。
这个道理我们都懂,但你真的知道这其中的危害吗?
就拿胃癌来说,听起来离我们很遥远。
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,从胃不舒服演变到胃癌,
一共只有4步:
长期不良饮食、幽门螺杆菌、压力等刺激,会导致胃粘膜损伤,发展成慢性浅表性胃炎;
如果不注意调养,慢慢地,慢性浅表性胃炎就发展为慢性萎缩性胃炎;
时间久了,胃一次又一次受到刺激,胃粘膜反复受损又修复。
胃里会长出本该在肠道才有的细胞,进而出现肠上皮化生、异型增生。
经过这几步逐渐发展累积,胃癌慢慢就来了。
整个病程的发展只需要5~10年,甚至更短。
有数据显示:
我国每年新发胃癌超40万人,占到全球新发病例总数的42%,是我国发病率第二高的癌症。
而更可怕的是,胃癌早期症状往往不明显,即便有症状也很轻微。
很多人会觉得这是小病,要么继续上班上学,要么随便买个胃药缓一缓。
至于请半天假去医院做个胃镜检查这种事,根本就不在自己的选项里。
殊不知,自己的每一次忽视、每一次放纵,都在一步步滋养身体里的癌细胞。
等到身体暴瘦、持续性上腹痛、呕血,坚持不住了才去医院。
已经晚了。
有一个故事,十点君始终忘不了。
著名美食编辑原晓娟,很有才,很能干,是个不折不扣的工作狂。
日常出差像坐出租车一样频繁,每天也就睡四五个小时。
34岁那年,她时常觉得胃不舒服,去医院一查,才发现已是胃癌四期,出现了27个淋巴转移。
她无法接受这个现实,在病房嚎啕大哭:
我感觉我身上的癌细胞在四处流窜,晚上一个人时眼泪忍不住地流。
我想儿子,他才8岁,我至少也要再活10年等他成年啊,我实在无法想象没有妈妈他会怎样。
为了给她治病,家人尝试了当时最先进的技术,甚至不惜卖掉家里的房子。
但最后,原晓娟还是走了。
在住院那段时间,她写下了很长的《抗癌日记》。
在日记中,她反思自己的病因:
“我没有善待自己的胃,饮食极不规律,饥一顿饱一顿,反复折腾后,胃就被搞垮了。
加上超强的工作强度和长期的压力,不知不觉身体就变得非常差。”
最后,她也提醒大家,好好爱惜身体:
“很多病因都是自己种下的。我希望我的教训,能给像我一样工作的人们一些警示。”
这真的是含血带泪的警告啊。
有太多太多的人,父母已老,孩子尚小,没有存款。
为了更好的前程,更多的收入,只能不顾一切地拼着命。
可是拼着拼着,一旦失了度,这后果没人承担得起。
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李玉峰医生,曾总结了6种常见的胃病症状。
1、慢性胃炎:
这是最常出现的一种胃病,比如消化不良,食欲减退,餐后胃胀胃满,反酸烧心等等。
2、胃食管反流:
时常出现胃痛胸痛,吞咽困难,除了反酸烧心,有时会出现干咳,这是食物反流喉咙带来的异物感等等。
3、胃溃疡:
容易出现嗳气、上腹胀满、疼痛、反酸烧心,恶心呕吐,胸骨后的灼烧感等等。
4、萎缩性胃炎:
也容易出现消化不良的几个症状,比如说上腹隐痛,食欲减退,餐后的饱胀反酸等等。
5、胃穿孔:
一旦出现就会剧烈的腹痛,常表现为刀割或者灼烧般的疼痛,甚至很快扩散到整个腹部。
(个人情况比较多样,以上内容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)
大家可以对比一下,你中了几个?
如果中了2个或以上,一定要及时就医。
也许有人会说,又不是所有的胃炎都会发展成胃癌,不要这么大惊小怪。
确实,这只是极小的概率。
可是,一旦患上任何一种胃病,除了要忍受病痛的折磨外,随之而来的还有失眠、食欲不振等等。
无论身体还是精神,都会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。
一位网友的经历,曾引起无数人的共鸣。
今年被查出急性胃炎,胃食管反流症,胃肠化。
在没检查出胃有问题前,我一直在折腾我的胃,经常饥一顿、饱一顿,辛辣刺激冰镇食物从不拒绝。
看来真的是印证了那一句“出来混的,迟早有一天是要还的”,好怕自己没几年就会得癌。
现在已经养胃忌口好久,也不见得好转,吃的不对,一不小心就感觉胃难受。
年纪轻轻就胃肠化,唉!现在蛮后悔的。
人到中年,每天都过得胆战心惊。
怕父母生病住院,怕孩子们有任何差池,更怕自己有个万一。
我们已经没有任何资本可以挥霍自己的身体了。
如果看到这里,你也觉得心惊,也意识到了自己有不好的饮食习惯。
那么不妨从现在开始,为自己、为家人做出一些改变。
1、合理作息,每天保证按时吃饭,吃健康的食物。
2、不抽烟,少喝酒,少吃高盐食品,远离不良爱好。
3、及时检查去医院检查幽门螺杆菌,及早根治,防病于未然。
4、每天至少进行30分钟的运动,增强身体素质。
5、凡事不要过度忧心,时刻牢记“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”。
6、当身体发出警告的时候,一定要认真对待,该看看,该治治。
很多人可能会觉得,这些提醒说得都对,但没什么实际意义。
工作太忙太累哪里还有空做饭?
谁不想调整饮食和作息,可是没办法啊。
如果你也有这种想法,赶紧停下来。
很多时候,就是因为我们想要改变的太多了。
目标高了,压力就大,这才难以坚持。
但如果每天从做一些微小的、没有负担的行动开始。
比如,吃饭的时候就专心吃饭,不要一边玩手机或者看电视,细嚼慢咽,有利于更好的消化,减轻胃的负担。
再比如,少吃一点外加工食品,例如腌制香肠、培根,腌肉等等,这些食物并不是非吃不可。
再比如,做不到改变生活习惯,那就坚持定期体检,把疾病隐患扼杀在摇篮中。
那改变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发生。
有句老话说,三十年前人养胃,三十年后胃养人。
我们的胃不可能因为一天的改变而变好,保护胃部健康的关键,其实就隐藏在日常的点点滴滴里。
把这些小习惯坚持下去,就是在为我们的健康铺路。
最后改变的,可能就是我们的生命。
欢迎你在留言区写下自己的“养胃”小妙招,帮助到每一个小伙伴~
点个【在看】,希望今天的文章你真的能看到心里,听到心里。
也希望你能把文章分享出去,给家人朋友们提个醒~
作者 | 小嗲
编辑 | 张敬,两眼带刀混账到老。
主播 |素年锦时,微信公众号:素年锦时FM
图片 | 视觉中国,网络(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)
❗十点君承诺:本问卷仅供调研使用
不会泄露个人信息,请放心填写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