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月23日,第八届广东国际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博览会(以下简称“智博会”)在东莞广东现代国际展览中心开幕。来自中国、瑞士、德国等国家和地区的机器人和自动化企业将齐聚东莞,同台竞技。
【资料图】
本届智博会以“数字智造赋能未来”为主题,将重点围绕近期工信部等十七部门印发的《“机器人+”应用行动实施方案》,召开2023“机器人+”大会及相关专题论坛,着力推进机器人典型应用场景开发和产品示范推广,加强“机器人+”各细分领域应用工作,打造“机器人+”应用的东莞样本。
东莞市委书记肖亚非,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汪宏,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谭杰斌,东莞市委常委、副市长刘光滨等领导嘉宾参加开馆仪式。
刘光滨在开馆仪式上致辞时表示,东莞坚持“科技创新+先进制造”不动摇,下大力气抓实抓好实体经济,构建了由21万家工业企业、1.38万家规上工业企业、9099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、110家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、79家境内外上市企业和24家超百亿企业、3家千亿企业等组成的“金字塔”式的现代制造产业体系。
“机器人产业已在东莞,特别是松山湖科学城、银瓶合作创新区呈现规模性集聚发展,智能装备产业集群入选第二批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,”刘光滨表示,东莞近年来已培育了一大批优秀的装备及机器人制造业企业。
广东省工信厅二级巡视员谭杰斌表示,目前,广东省已发展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智能机器人产业集聚区之一,产业营收稳步增长。2022年,产业集群实现增加值111.4亿元,同比增长12.1%,产业发展处于全国第一梯队。工业机器人方面,2022年产量16.57万台(套),占全国产量41.2%,同比增长2.1%,连续三年稳居全国第一。
“东莞连续八届举办广东国际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博览会,打造智能装备及其机器人展示交流平台,对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和重要的作用。”谭杰斌说,东莞素有“世界工厂”美誉,近年来全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中心,推动实施“机器换人”“自动化智能化改造”等措施,为实现从“世界工厂”向“制造名城”转变打下了坚实基础。
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汪宏表示,广东省、东莞市作为国内机器人产业重要集聚区,近年来发展迅速。“希望东莞可以围绕本地特色产业优势,率先打造“机器人+”应用的地方样本,着力推进机器人典型应用场景开发和产品示范推广,充分发挥政策和市场优势,为我国机器人和各行各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。”
在随后召开的2023“机器人+”大会上,东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肖必良发布《东莞市机器人产业发展白皮书》及《东莞市机器人标杆企业与应用场景推荐目录》,展示了东莞发展机器人产业广阔的应用场景、丰富的空间资源、充沛的创新要素、坚实的人才支撑、给力的扶持政策以及高效政务服务的优势。
据介绍,本届展会设有五大精品展区,包括机器人技术及应用展区、协作机器人和智慧物流展区、人工智能展区、自动化及应用解决方案展区、电子制造展区。展会规模达到4万平方米,500多家知名展商将吸引超过50000名专业观众到场。
值得一提的是,机器人四大家族中的ABB、发那科、安川电机也将亮相智博会。现场还有超70家东莞本地企业带来最新的智能装备和技术,占展商数量48%,创近年新高,展现东莞制造到东莞智造的硬实力。
南都记者注意到,东莞从2015年起已连续举办七届智博会,本次是第八次举办,这离不开东莞雄厚的产业基础。近年来,东莞坚持制造业当家,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,尤其是机器人及装备制造产业广泛应用于各种生产场景中。
作为全球知名的制造业基地,东莞发展智能装备及机器人产业是内在需求,且具备先天优势。东莞智能装备及机器人产业份额位于电子信息产业之后,稳居全市制造业第二位,目前全市各类机器人生产制造企业主体4689家。
2022年,全市智能装备及机器人产业规上工业产值突破5000万亿元,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1193亿元。全市智能机器人产量超过150万套,是推动东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。
采写:南都记者 曾奕静
摄影:南都记者 刘媚